随着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催生了各种针对老年人的经济形式。在养老问题上,越来越多的机构提供了各种多样的形式,未来养老院或许会消失。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养老院的替代品逐渐增多、医疗保险政策的日渐完善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根据美国的一项预测,在未来5年内将有20%的养老院床位空置。将养老院视为“最后选择”。
目前,中国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是推动养老院建设的主要因素,根据估算,大部分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都在75岁以上,很多人失去了自理能力,需要护工的特别照看。
在传统观念中,养老院或许意味着老人在生命最后无法享受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这让很多老人排斥养老院的存在。除此之外,部分地区的养老院也确实存在乱象,护工不专业的操作,也让很多老人产生不适。再者,养老院的花销并不低,也让很多家庭在开销上捉襟见肘。因而,除非不得已,很多人并不愿入住养老院,他们往往将养老院视为“最后的选择”。
多种养老院替代品出现
更多人愿意在家中和子女相伴,也就是选择家庭医疗养老的形式。现在,这一形式依托于技术的发展,正向智慧养老迈进,催生了多种养老院的替代品。其中最主要的是生命辅助机器以及智能看护机器人,发展势头迅猛。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生命辅助机器可以进入家庭,并且更加智能。这些机器不仅可以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维持基本生命活动,还能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块,通过移动终端就能收集到老人的生理数据发给主治医生,给出诊断或康复建议。机器可以每天进行日常的健康监督、运动及饮食指导,并对一些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生命活动监控。
智能看护机器人的普及将会成为替代养老院的另外一种形式。在预防医学的范畴中,机器人可以按时提醒、陪同和指导老年人进行有科学依据的保健活动,从而帮助老年人维持更活跃的生活习惯,延迟老年痴呆和生理机能退化的进程。在家庭康复护理过程中,机器人也能扮演非常有用的角色,把医院级别的专业护理服务用较低成本带到病人家中。此外,还包括陪伴,给老年人带来生理与精神上的双重关怀。
养老方式更新需医保支持
现在,在个人养老保险中,仍有很大一部分开销用于住院或是养老院居住。未来养老方式的更新也需要医疗保险政策的支持,例如为老年人购置智能看护机器人或是家用生命维持设备提供相应补贴。随着家庭智能养老方式的流行,传统养老院或将出现越来越多的空置,逐渐成为一种传统。